全球首個Car-T療法剛獲批,升級版Car-NK已蓄勢待發
2017-10-11
8月30日,美國FDA宣布諾華公司的Car-T療法tisagenlecleucel(原CTL019,商品名為Kymriah)正式獲批上市,用于治療25歲以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的復發性或難治性患者,諾華為其定價47.5萬美元,并可能實施“按療效付費”。至此,Kymriah成為全球首個獲批的CAR-T療法,從而開辟了腫瘤免疫治療的新篇章。
那么Car-T技術到底是什么?它的原理是什么?有哪些作用和副作用?為什么Car-T會被人們看作是人類抗爭癌癥的里程碑?這樣一種技術在未來還會發生什么樣的變革?讓小編來為大家扒一扒。
(能夠自我增殖的癌細胞)
Car-T抗腫瘤原理:為“鑰匙”裝上“尖刀”
腫瘤是人體內正常的體細胞發生基因突變而導致惡性增殖的產物。腫瘤之所以難以治療,是因為它擁有一系列堪稱完美的“免疫逃逸機制”,來躲過人體免疫系統的監控和殺滅。對免疫系統來說,腫瘤和正常細胞“長得很像”,一般的免疫細胞很難在人體內眾多細胞當中準確的辨認出腫瘤細胞,因此也不會對到處瘋長的腫瘤細胞做出恰當的反應。
多年以來,對于癌癥治療,難點就在于如何開發出一種藥物或療法,既能夠有效殺傷癌細胞,又能夠盡量避開體內其他的正常細胞。而嵌合抗原受體(Car)治療技術,就是目前表現最優秀的一種技術。
在腫瘤細胞的表面,有一些獨特的蛋白類物質,被稱為“腫瘤抗原”;這類抗原經過免疫反應后產生相對應的“抗體”,這些抗體能夠非常緊密的和腫瘤抗原結合。這一特性猶如一把鑰匙配一把鎖,為特異性識別腫瘤細胞提供了可能。
當有了這樣的“鑰匙”,殺滅腫瘤細胞還缺一把合適的“尖刀”——T細胞就是這樣的一柄尖刀。在正常情況下,T細胞雖然具有很強的對病態細胞的殺傷能力,但由于面對腫瘤細胞時患上了“臉盲癥”,無法識別出腫瘤細胞的真面目,因此無法有效殺傷腫瘤細胞。Car技術將“鑰匙”安裝在“尖刀”上,相當于給了T細胞一個“插件”,使得T細胞能夠精準的從一大堆正常細胞中識別出腫瘤細胞,并給予嚴厲的制裁。
Car-T技術還有漏洞要補
盡管臨床上被大量證實有效,但Car-T技術的安全性始終是埋在科學家心頭的一根刺。Car-T細胞引發的細胞因子風暴是目前該治療方法最主要的一種不良反應。
細胞因子風暴是指體液中短時間內出現大量細胞因子的現象,是一種嚴重的過度免疫應答,會引發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和多器官衰竭等嚴重后果。在很多流行疾病如流感、埃博拉病毒等發病的最后階段,往往都是嚴重的細胞因子風暴導致了機體的死亡。
2014年,美國Juno公司主導的Car-T臨床試驗當中有兩名被試者在注射Car-T細胞后疑似因細胞因子風暴而死亡;許多其他生物醫藥公司的Car-T臨床試驗當中也出現不同程度的細胞因子風暴導致的嚴重不良反應。因此,要想讓Car-T治療發展為一種成熟的臨床治療方法,必須解決細胞因子風暴帶來的不良反應問題。
除了細胞因子風暴的問題,Car-T技術還存在著其他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例如,Car-T療法目前僅在白血病、淋巴癌等癌癥當中表現優異,但對實體瘤尚未展現出好的療效。另外,Car-T療法因為其復雜的制備工藝和高昂的生產成本,注定無法成為大多數人挽救生命的希望。
(NK細胞)
更好的“尖刀”:NK細胞
Car技術的誕生不僅催生出了Car-T,也催生出其他對抗腫瘤的新思路。Car-NK就是這樣一種新型技術,它沿用了“鑰匙+尖刀”思路,只是將原來的“尖刀”由T細胞替換成NK細胞,如此便能更安全、更有效的殺傷腫瘤細胞。
NK細胞又叫自然殺傷細胞,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免疫細胞。和T細胞相比,NK細胞對腫瘤的殺傷力更強,免疫原性更低,是一位非常有潛力的“尖刀”候選人。經過Car結構修飾后的NK細胞,也能夠高效的識別腫瘤細胞,并通過釋放殺傷介質、誘導細胞凋亡等多種手段殺傷腫瘤細胞。
Car-NK技術不僅僅有著和Car-T技術類似的一系列優點,也有著Car-T所不具備的特點。
首先,Car-NK解決了困擾Car-T技術最大的問題—細胞因子風暴的風險問題。Car-NK不會產生致死性的淋巴因子風暴,因此比Car-T更加安全。
其次,Car-NK不像Car-T細胞那樣會在人體內大量增殖并長期存在。有人認為這一特性或許會導致Car-NK細胞療效不如Car-T,但是從安全性的角度來說,這種特性反而避免了經過基因修飾的免疫細胞長期存在于人體可能導致的一系列未知的風險。
全世界在與癌癥對抗的道路上已經走了很久,每一次技術突破都讓人們看到了更多希望,相信Car-NK技術能在抗癌道路上邁出更精彩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