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生是怎么用“臍帶”治病的?孕媽最好提前了解
2021-09-08
每當提到干細胞,普通人總是忍不住發(fā)出靈魂三問:
干細胞是啥?
從哪兒來?
真的有醫(yī)院用嗎?
特別是已經懷孕的媽媽,更是天天糾結:“一輩子只有一次機會,我們家到底存不存啊?”
利用干細胞研究治療,是全世界科學家努力的方向。截至2021年,目前在我國通過國家備案的醫(yī)療機構已經達到了123家。
全國聞名的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就是其中之一。
網上紛雜的信息難以辨別,華西醫(yī)生說的,總該相信幾分了吧?
干細胞治療脊髓損傷
8月12日,四川日報發(fā)布了一篇《一名全身癱瘓患者在華西醫(yī)院接受“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 》報道。
就在今年6月,一名中年男士因玩滑翔傘高空墜落,脊髓受傷導致全身癱瘓。
在我們身體里,有一段長約42~45厘米左右的脊髓。一旦脊髓受損,可能就會導致?lián)p傷節(jié)段以下的肢體癱瘓、大小便失禁及性功能障礙。
但不幸中的萬幸,他恰好遇上了華西醫(yī)院的干細胞治療。
圖片來自四川日報
此次研究治療,使用的是“臍帶間充質干細胞”。
按照計劃,脊柱外科主任劉浩會給患者注射4次干細胞,隔一個月注射兩次。
在此之前,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也治療過一名長期坐輪椅的截癱患者。經過3次干細胞注射治療后,患者奇跡般站起來了!“這標志著困擾了醫(yī)學界上百年的脊髓損傷的治療找到了方向。”
華西醫(yī)院能否再次創(chuàng)造奇跡,科學家們都充滿了期待。
干細胞治療肝損傷
今年3月,由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主持的“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急性毒蕈中毒性肝損傷的臨床研究”提交國家衛(wèi)健委藥監(jiān)局申請備案。
毒蕈是啥?換個說法大家肯定知道。
“紅傘傘”、“白桿桿”。
看多了“吃蘑菇看小人跳舞”的段子,許多人以為蘑菇中毒沒什么大事。
事實上,全世界已知的毒蕈約百余種,在中國已發(fā)現(xiàn)約80余種,極毒蘑菇10余種。中毒性肝炎型毒蕈中毒死亡率可高達50%~90%。
同時,因為“肝是我們人體內最重要的解毒器官,極易遭受各類毒物的損傷”,毒蕈中毒伴有嚴重肝功能損害,危及患者生命。
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臨床病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石毓君的團隊,近十年來,一直致力于研究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應用于急性肝損傷治療。目前取得的階段性成果,證實間充質干細胞在治療毒蕈中毒性肝損傷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不開刀、不吃藥
新型治療方式
想到手術臺,我們大多都覺得手腳發(fā)軟。
干細胞治療方式就“溫柔”了許多。只需要將干細胞通過針管、輸液袋注入至患者體內,然后靜靜等待干細胞發(fā)揮作用。
這種新型的治療方式,也得到了華西醫(yī)院脊柱外科主任劉浩的肯定:“如果這種方法成熟了,今后可以很好地推廣到基層醫(yī)院,因為對醫(yī)生的技術要求不會太高。”
都說現(xiàn)在的年輕人人間清醒,什么最重要?健康絕對排第一位。
據統(tǒng)計,我國的干細胞市場規(guī)模接近1500億元。廣泛的干細胞研究不斷推動著干細胞發(fā)展,應用前景更加廣泛。
在全球最大的臨床試驗數據庫ClinicalTrial中注冊間充質干細胞臨床試驗研究,共有1295項。涵蓋了心臟疾病、骨關節(jié)疾病、神經系統(tǒng)疾病、生殖疾病、肺臟疾病、肝臟疾病、皮膚疾病、免疫調節(jié)、糖尿病等多方面疾病,擁有治療100+種疾病潛力。
尤其是來源于寶寶臍帶的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是干細胞界是當之無愧的“明星”。在寶寶斷臍后進行采集,安全無害地完成“變廢為寶”的轉變。
越來越多的父母認識到了干細胞的重要性,在孩子出生時,選擇將這份資源儲存在云南省干細胞庫。
本站是一個學習交流的平臺,網站上文章為轉載,如果原文沒有版權聲明,按照目前互聯(lián)網開放的原則,我們將在不通知作者的情況下,轉載文章;如果原文明確注明“禁止轉載”,我們一定不會轉載,如果文章侵犯版權,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平臺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