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臍血前沿丨臍帶血治療膝關節炎的新進展
2021-05-12
隨著各國科學家在臍帶血臨床研究上的不斷努力,臍帶血的更多醫療價值也逐漸顯露出來。截止目前,臍帶血可治療80余種疾病,世界范圍內正在進行的臍帶血臨床研究接近400項,涉及心臟病、糖尿病、自閉癥等多種疑難病種。
近期,國際上又一項科研成果表明,臍帶血在膝關節炎的治療上已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膝關節炎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多患于中老年人群,其癥狀多表現為膝蓋紅腫痛、上下樓梯痛、坐起立行時膝部酸痛不適等,如治療不及時,可能會引起關節畸形、殘疾。目前我國膝關節癥狀性骨關節炎發病率為8.1%,普遍認為病因主要與年齡、肥胖、炎癥、損傷、以及遺傳等因素相關。
近期,Kim SJ等韓國研究者對幾年前參與臍帶血治療膝關節炎臨床實驗的128名患者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研究證實,在隨訪2年后,這些患者的疼痛都得到了改善,并具有統計學意義,最終的隨訪結果明顯優于1年的隨訪結果,該研究結果刊登在日本再生醫學學會主辦的“Regenerative Therapy”上。
該項研究選取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間,128位參與臍帶血輸注的全層軟骨病變(國際軟骨修復協會第4級和Kellgren-Lawrence評級≤3)的患者進行評估。回顧性評估,至少隨訪2年。
研究團隊用關節鏡去毛刺裝置去除硬化的軟骨下骨后,以2mm的間隔開出4mm直徑的孔,然后將透明質酸和hUCB-MSCs混合并植入孔和其他關節缺損部位。根據病灶的大小,病灶的位置,病灶的數量,體重指數和年齡將患者分為兩組或三組,使用這些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分析結果顯示:與術前相比,包括hUCB-MSC植入的手術后1年和2年的VAS,WOMAC和IKDC平均(±標準偏差)評分顯著提高(P <0.001)。病變部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未觀察到不良反應或術后并發癥,基于至少兩年的隨訪,證明了hUCB-MSC的植入對于治療膝骨性關節炎是有效的。
臍帶血中含有豐富的造血干細胞,同時還含有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淋巴細胞(Treg細胞,CTL細胞等)、間充質干細胞(MSC)等多種類細胞,是免疫細胞治療、干細胞治療的重要資源。希望更多的臨床研究的開展,能夠讓社會大眾了解干細胞的醫學價值,珍惜每一份臍帶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