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兒童腫瘤監測年報2020》:白血病占腫瘤患兒患病比例最高
2021-04-28
近日,國家兒童腫瘤監測中心發布首期《國家兒童腫瘤監測年報2020》,年報顯示,在所監測的腫瘤患兒出院人次中,白血病為患病比例最高的病種,占比57.21%,其次為不明及其他惡性腫瘤,占比16.21%。
國家兒童腫瘤監測中心主任、國家兒童醫學中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院長倪鑫說:“惡性腫瘤已成為嚴重威脅兒童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疾病,成為我國兒童因病致殘和家庭因病致貧的重要原因。兒童腫瘤病種多、治療難度大,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至關重要。
兒童患白血病形勢嚴峻
據統計,我國每年新增白血病患兒約1.5萬人左右,兒童腫瘤的發病率在以每年2.8%的速度增長。白血病是一類造血干細胞惡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細胞因為增殖失控、分化障礙、凋亡受阻等機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組織中大量增殖累積,并浸潤其他非造血組織和器官,同時抑制正常造血功能。臨床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貧血、出血、感染發熱以及肝、脾、淋巴結腫大和骨骼疼痛。
根據白血病的分化程度、自然病程的長短可分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都屬于血液系統惡性疾病。近年來,兒童血液病、惡性腫瘤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
造血干細胞移植是治療白血病安全有效的手段
白血病分型和預后分層復雜,治療方法主要有化學治療﹑放射治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造血干細胞移植等。
造血干細胞移植可重建人體造血系統,是治療白血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最早用于臨床治療白血病的造血干細胞來源于骨髓,臍帶血(圍產期組織)是繼骨髓、外周血之后新的造血干細胞來源。自1988年首例圍產期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范可尼貧血成功后,圍產期造血干細胞被廣泛應用于治療血液系統疾病和免疫系統疾病。
造血干細胞移植已為眾多白血病患者帶來生的希望。今年初,被視為白血病患者“新生之地”的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宣布,該中心造血干細胞移植例數已超過一萬例。
圍產期造血干細胞--重疾患兒的新希望
我國首例自體圍產期造血干細胞移植的主持者、現任北京京都兒童醫院血液腫瘤中心首席專家吳敏媛教授說:“兒童腫瘤和成人的有所不同,很多兒童腫瘤是良性的,即使是惡性的也能被治好,治療效果比成人的好很多。圍產期造血干細胞正是部分兒童腫瘤的有效治療手段之一。”
基于圍產期造血干細胞移植易配型、低排斥、低風險等優點,很多患兒雖然查找骨髓配型失敗但通過圍產期造血干細胞移植獲得新生;有些家庭則通過自存的圍產期造血干細胞挽救了孩子或患白血病的親人。
圍產期造血干細胞是胎兒娩出斷臍后,從臍靜脈中采集獲得的血液中提取的,富含造血干細胞、間充質干細胞等多種類細胞。圍產期造血干細胞因為采集無痛苦、實物儲存、免疫原性弱、配型成功率高、移植后生存質量佳等優點成為治療血液系統疾病、免疫系統疾病和其他惡性腫瘤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