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研究與應用新聞盤點
2017-12-19
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是存在于新生兒臍帶華通氏膠和血管周圍組織中的一種間充質干細胞。來源于臍帶的間充質干細胞因其取材方便,無道德倫理爭議,可獲取的細胞數量多、增殖能力強、免疫調節作用大,分泌細胞生長因子的總量也非常高,便于擴增和傳代,同時又沒有配型、排異等問題,極其適合用于臨床研究和應用。2017年媒體上都發布有哪些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的臨床研究和應用呢?讓小編來為大家扒一扒。
01廣州日報: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發力 癱瘓14年老人重新站起來
14年前,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讓陳雙喜四肢癱瘓,在嘗試了康復、針灸等各種治療手段無效后。2015年8月,陳雙喜到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接受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以改善胸腹部不適。截止到目前,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骨科病房里,64歲的陳雙喜經過臍帶間充質干細胞蛛網膜下腔治療后,奇跡般地從輪椅上站了起來,并在支具輔助下緩慢地邁開腳步。
02求醫網:臍帶間充質干細胞55天修復七旬老人難愈傷口
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的創傷和組織修復與再生醫學專家付小兵教授利用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成功治愈了一位70歲老人右下肢靜脈潰瘍引起的慢性創面。陳女士因右下肢靜脈潰瘍引發慢性創面,輾轉多家醫院治療近9個月都無法愈合,后至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應用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對她的慢性創面進行治療,同時采用傷口濕性愈合理論指導下的傷口護理技術,使傷口很快得到有效控制,治療55天后,陳女士的傷口完全愈合,治療效果明顯。
03中青在線: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可修復子宮內膜 14名再生醫學寶寶應運而生
據首個“再生醫學寶寶”的母親胡女士介紹,她因子宮粘連到鼓樓醫院就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戴建武團隊與南京鼓樓醫院胡婭莉院長的生殖醫學中心團隊合作,利用“子宮內膜再生”,對胡女士的子宮內膜進行了為期8個月的修復,使之成功懷孕。2014年7月,胡女士順利誕下國內第一例“再生醫學寶寶”。如今女兒苗苗(化名)已經3歲,聰明活潑,深受家人寵愛。據戴建武教授介紹,這項手術的本質就是將臍帶間充質干細胞附著在可降解的支架材料上,利用支架材料幫助干細胞定植、分化,從而實現血管、組織的再生,修復瘢痕化的子宮內膜,為受精卵提供著床、發育的環境。一般來說,3-5個月就能使患者重新修復子宮內膜。
04 四川在線:老人患糖尿病足被截去左肢 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出鞘”保右肢
57歲的青島市民吳秀華就因患上糖尿病足被截去了左肢,當同樣的命運即將降臨在右肢上時,一種來自新生兒臍帶組織的間充質干細胞使他免于再次截肢。為了保住吳秀華的右肢,醫院大膽調整了治療方案,將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到吳秀華身上。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可明顯促進缺血部位新生血管的形成,有效緩解癥狀,醫生說術后吳秀華的右肢有望被保住。
05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肝移植手術后輸注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可改善患者免疫狀態
解放軍八一醫院肝臟移植中心完成了南京軍區醫學科技創新重點資助項目“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應用于肝移植患者的觀察”研究,研究結果顯示,肝移植手術后靜脈輸注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安全可行,可有效改善肝移植患者的免疫狀態,有助術后肝功能恢復,減少排斥反應發生率。研究人員對每位患者開展了12個月以上的隨訪。隨訪結果顯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對肝移植患者的免疫調節作用保持在可控的范圍之內,不會增加感染等并發癥,未見明顯致瘤性,安全性較好。
06 武警醫院:臍帶間充質干細胞能改善腦癱患兒流涎癥
北京武警總醫院的研究人員在《武警醫院》刊發的一篇研究文章稱,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可以顯著改善腦癱患兒流涎癥,提高患兒生活質量。腦癱患兒中有10%—37% 伴有不同程度的流涎癥。為了尋求新的治療方法,北京武警總醫院的研究人員鎖定了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北京武警總醫院已有多起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治療兒童腦癱的案例。據2015年央視經濟半小時報道,截止報道前,北京武警總醫院神經干細胞移植科已經治療小兒腦癱患者超過4000例,臨床應用超過10年,總有效率80%以上。此次該院的研究人員又觀察到,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對腦癱患兒口誕癥同樣具有療效。
07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輸注一次安睡一年 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有望取代安眠藥
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組患者經一次細胞移植治療后,患者的睡眠質量、睡眠障礙和日間功能障礙的改善作用可持續12個月,并且無明顯不良反應。治療后1個月,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的睡眠改善作用同口服藥物相當;治療2個月后,移植組的睡眠質量評分明顯好于對照組;治療3個月后,移植組的生活質量也明顯優于對照組。觀察結果表明,臍帶間充質干細胞靜脈輸注治療慢性失眠1個月起效,且一次治療作用可持續達1年之久,能顯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
08中華網: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有望降低先天性心臟病手術次數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發布消息稱,布里斯托研究人員發現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有望成為新一代的關鍵移植物,用于減少治療先天性心臟病兒童的植入手術次數。他們利用分化能力強大的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培養出了一種同人體組織無二的新一代移植物,用于替代需要反復進行植入手術的移植物進行修復性手術。這種移植物只需植入一次,就能完全融入心臟組織中,隨其一起生長。
09 Stem cells:新研究有效增強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免疫調節特性
Stem cells發表一項研究,在使用白細胞介素-1β(IL-1β)預處理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并評估其在盲腸結扎和穿刺(CLP)誘導的敗血癥模型中的治療效果后發現,IL-1β預處理通過外來體介導的miR-146a轉移部分有效地增強了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的免疫調節特性,可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在炎性疾病中發揮更好的治療作用提供一種新方式。
10 Cell Death & Disease:臍帶間充質干細胞可抑制認知老化,有望治療老年癡呆癥
研究人員建立了D-半乳糖(D-gal)誘導的老化小鼠模型,然后每兩周在小鼠腹腔注射一次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經過3個月的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系統調節,老化小鼠的海馬依賴的學習和記憶能力獲得有效提高,老化的海馬體CA1區突觸可塑性顯著增強。此外,可以影響海馬電路功能的神經底物也得到了恢復,樹突棘密度增強,神經鞘細胞骨架獲得重建,突觸后密度面積增加,并在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后觀察到有利于穩定海馬神經網絡的內源性神經發生的激活。